肌少症快速篩檢裝置
- 義守大學
- 肌少化談
肌少症作為高齡化社會中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重要議題,亟需引起更多關注。其主要成因包括年齡增長導致的肌肉流失與身體活動減少,進一步引發體能下降、跌倒風險增加及代謝症候群等問題。根據台北慈濟醫院的統計,台灣65歲以上具有肌少症風險的人口已接近30萬人。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推動肌少症的早期檢測與預防成為「肌少化談」的核心目標。本團隊開發的技術結合肌電訊號感測器及專屬App,能有效收集腿部肌肉的步行訊號,並將數據傳回實驗室進行分析與計算。最終生成的報告包含肌少症分級診斷與改善建議,為醫療與非醫療單位提供實用價值。產品主要應用於家醫科診所及其他醫療單位,作為診斷輔助工具;此外,亦推廣至療養機構與年長者基金會,為使用者提供報告與健康建議,幫助透過飲食與運動改善肌少症狀況,降低醫療機構負擔。提案目標在於以簡便快速的檢測技術,增加國人篩檢肌少症的便利性,提升篩檢率,實現即早發現、即早治療的成效,有效對抗肌少症,減少醫療負擔,並全方位提升國人的健康生活品質。
- 934 關注者
-
教練 林崇偉2025-03-03 12:00:36團隊好!我剛看完了這個梯次所有的提案以找出有興趣和專業領域相關的計畫。我覺得你們團隊提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概念!這是我們众社會企業目前所關注的創新方向,若有興趣爭取老師的注資,請好好想一下,利用平台後台系統留言發問,回答老師以下三個問題,爭取後續注資: 給我一個理由,為何我要注資你們? 給我一個金額,需要多少可以過關? 給我一個方案,過關後可做到什麼?(三個月內) 輔導教練。林崇偉教授。众社會企業創辦人 加油!Gooood Luck!!!
-
肌少化談2025-03-21 10:56:00林崇偉教練您好,感謝您的肯定與關注!我們團隊專注於開發IoT 版的表面肌電圖(sEMG)快速篩檢工具,用於早期評估肌少症風險,並結合數據分析與個人化健康建議,為高齡社會提供更有效的預防方案。我們希望透過您的指導與注資,加速技術落地與市場驗證。目前,台灣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即將突破 20%,而研究顯示約 30% 的長者受到肌少症影響,導致跌倒、失能,甚至增加照護負擔。然而,現有的評估方式(如 DEXA 測量骨骼肌量、握力測試)要麼昂貴,要麼準確性不足,無法有效應用於社區或長照機構。我們的技術填補了這個市場空缺,透過低成本、無創、快速的 sEMG 測量,搭配機器學習分析肌少症風險,不僅能提供更便捷的評估方式,還能產出個人化的運動與營養建議,提高使用者的健康管理意識,進而減少長期醫療支出與照護壓力。為了讓這項技術能夠順利推向市場,我們預計募集 NT$300 萬,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建置伺服器與設備,確保數據能夠即時、安全地傳輸與分析。此外,資金將投入於 強化 BLE 訊號傳輸與雲端系統開發,提升數據穩定性與準確度,使我們的機器學習模型能更精準地預測肌少症風險。我們也將利用資金擴展測試規模,預計與 5-10 家醫療院所或長照中心合作,進行更多的臨床測試,以收集更數據,驗證系統的實際應用價值。在三個月內,我們將完成技術驗證,確保 sEMG 訊號的穩定性與即時傳輸無誤,同時驗證機器學習模型的準確性。我們也會進行市場測試,透過真實用戶數據,驗證系統的實際應用價值,並根據測試結果調整技術方案。此外,我們將申請技術專利,保護我們的創新成果,並確保未來市場競爭力。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產品開發,包括改良硬體設計、提升電池續航力、減少延遲問題,以確保最終產品符合臨床與市場需求。
-
教練 陳建宇2025-03-03 20:22:51團隊好,我是陳建宇教練,肌少症確實是目前台灣甚至亞洲等國家老齡人口逐步增加會需要關注到的議題,對比於其他團隊,我比較好奇你們的感測器訊號與肌少症如何建立關聯性,是否可以多花時間說明一下技術原理及目前已經有驗證的數據,謝謝
-
肌少化談2025-03-21 10:56:40陳建宇教練您好,感謝您的關注!在測量數據的同時,我們也進行傳統肌少症檢測,作為分類的基準。測得的sEMG訊號經過去雜訊與濾波處理後,我們會提取多種關鍵特徵,例如均方根值(RMS)、零點交叉(Zero Crossing)、平均絕對值(MAV)、中位頻率(MDF)、頻譜特徵以及時間-頻率域特徵等。這些特徵將作為機器學習模型的輸入,透過支援向量機(SVM)、K-Means 分群分析、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等方法,以識別個體的肌肉健康狀態並評估肌少症風險。
尚未有留言資訊~